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
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成都幼师学校 表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首要实施原则。《指南》中的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时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
想报读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的学生们来说,想顺利入读就一定需要了解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有什么专业,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专业才能让自己的职业道路或者人生更丰富,下面技招网就带同学校一起了解一下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
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成都幼师学校表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首要实施原则。《指南》中的“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时“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因此,除了综合性较强的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单元活动之外,将“整体性”原则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把握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契机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真实而自然地融合着各领域的知识。进餐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由于重复性、频繁性、单调性等特点,许多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该环节的教育价值,而仅仅将其作为常规培养的一个手段,尤其在小班阶段。比如,针对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心理焦虑不愿吃饭、独立进餐有困难、部分幼儿偏食挑食、基本进餐习惯尚未养成等,教师一般会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分别设计活动,却容易忽视餐前、用餐、餐后三个环节所蕴含的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
健康领域的教育价值
进餐环节的健康领域教育价值历来受到较高重视,这也是进餐环节较为直接的教育契机。《指南》中对小班幼儿进餐环节提出的健康领域目标主要体现在“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方面,具体提到“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的目标。实际观察中,笔者发现,多数小班教师采用说教方式,例如针对某个挑食孩子进行口头教育,但对于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小班孩子来说,这样的说教方式往往发挥不了较好的效果。
事实上,对小班幼儿进行均衡饮食的健康教育形式可以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利用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以及绘有主食、蔬菜、肉、河(海)鲜、水果和点心等六大类食物的卡通图片制成布书。每天用餐前,请孩子根据当餐菜谱找出相应的食物图片,“喂”给卡通形象吃,给予幼儿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不偏食、不挑食,样样都爱吃。同时,在班级张贴人体每日所需食物的宝塔图,通过环境潜移默化也是一种无形的健康教育。
另外,多数教师在进餐前也都会向幼儿介绍当天的食谱,但大部分仅仅是报一遍菜名,显得干巴巴的,不太有趣味性,幼儿大多听过就忘了。其实,介绍食谱的方法得当,会明显影响孩子的食欲。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食物制作和营养的视频,在进餐前的过渡环节播放,会激发幼儿的食欲。有条件的话,适当地开展诸如让幼儿参与简单食物的制作过程或者让厨房的炊事员到班里介绍当日食谱的活动,都是较为有效的餐前食谱介绍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无形中对健康饮食方式、进餐习惯等就有了较深的印象和丰富的经验。语言领域的教育价值
《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语言交往贯穿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但进餐环节中语言领域的教育价值往往被忽略或不被认可。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另一方面,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进餐过程中说话不仅影响幼儿消化,更容易引起呛食等危险情况。因此,大多数幼儿园都要求幼儿在进餐环节保持安静。
事实上,小班幼儿对新事物较感兴趣,好奇心强,喜欢叽叽喳喳。即使教师反复强调进餐时不能说话,但幼儿悄悄交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因此,不妨在进餐前,利用过渡环节,让幼儿通过讲述、念儿歌、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使语言表达的机会更加充分。比如,在餐前分享有关进餐、营养、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故事和儿歌,像《大公鸡和漏嘴巴》、《大力水手》等。
笔者在日本学习期间,曾多次观察日本幼儿园的进餐环节,许多日本幼儿园餐前都开展“小播报员”活动。每天,有一名幼儿到教室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并简单地说出理由。例如,有的小朋友自豪地说:“我最爱吃妈妈做的饭团,因为里面有我爱吃的肉松!”其他小朋友都热烈鼓掌。这样的简单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日本的不少幼儿园在午餐环节采用自带便当的形式,进餐过程中教师往往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特色食物。同时,日本的幼儿教师都和幼儿一同进餐,并随时回答幼儿有关的提问,气氛像家庭一般轻松愉悦。这些进餐环节的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以及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创造了平等、愉悦的就餐环境,是对我们传统做法的启发。社会领域的教育价值
《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每年的九月、十月是小班幼儿较普遍出现分离焦虑的阶段,尤其是在人园、午餐、午睡等生活环节表现更为明显。小班进餐环节,经常会有幼儿边吃边掉眼泪,还有的幼儿哭闹着说不喜欢幼儿园的饭菜、要吃妈妈做的饭等。这些场景恰恰为幼儿的社会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例如,对于进餐时情绪不好的幼儿,教师可以先让其说一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吃饭的,然后坐在其身边,安抚情绪,适当喂饭,同时适时引导幼儿说一说老师又是怎样照顾自己吃饭的,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喜欢自己,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依恋感。为尽快让小班幼儿熟悉班里的小伙伴,进餐环节最好不要固定就餐位置。
再如,餐前餐后的排队洗手、取餐、依次入座等过渡环节,对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独立进餐能力有着很好的教育价值;适当让小班幼儿承担一些简单的餐后擦桌子等小任务,能够让幼儿进入中大班后较快适应值日生制度;餐后的安静区域活动则是培养幼儿乐于与同伴分享、交流、游戏的良好时机。
此外,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尝试每月组织一次幼儿自助餐,改变平时的进餐模式,让进餐环节变得更加富有趣味。幼儿在自助餐的过程中,体会到与同伴一同进餐的愉悦,同时通过有序排队取餐以及按需取餐的要求,初步体会到秩序的概念以及产生爱惜粮食、尊重农民劳动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向幼儿介绍传统食物,使幼儿初步认识民族文化,树立一定的民族自豪感。
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
《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并提出了“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教育建议。进餐环节蕴含着科学教育的丰富契机,可让小班幼儿在进餐时观察食物的颜色和形状、触摸食物的大小形状和组织结构、品尝食物的味道、闻食物的香味、甚至轻拍水果听声音等,不断感知食物的各种特点,让小班幼儿的感觉器官得到充分的锻炼,为早期的生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吃午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感知水果的不同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让幼儿学习形状、体积和数量等数学概念。比如,吃葡萄时,请幼儿数数自己有几个,并感知葡萄是椭圆的;吃橘子时,让幼儿感知橘子是圆的、橙色的、有着特有甜香味的。这些简单而又基本的常识正是小班幼儿需要积累的关键经验。进餐活动中所蕴涵的这些科学内容既可以提高小班幼进餐的积极性,又能扩展其科学知识,激发其探究科学的兴趣。
艺术领域的教育价值
《指南》在艺术领域的说明中强调,引导幼儿进行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班幼儿的进餐环节看似与艺术领域关联不大,但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同样可以挖掘出艺术教育的价值。
例如,柔和的餐前音乐为幼儿创造了温馨的用餐气氛,同时让幼儿逐渐平静,进入用餐准备状态,给予幼儿一定的暗示——音乐能让人心情愉悦,也让幼儿明白如果大声地讲话,好听的音乐就听不清楚了。
此外,在进餐过程中引导幼儿品尝美味,欣赏菜肴、水果、五谷等的线条、颜色、形状之美。这样可以逐渐锻炼幼儿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还能激发其艺术想象空间。
同时,笔者发现小班幼儿对于形状可爱、颜色鲜艳的餐具有很浓的兴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准备形状、色彩丰富的安全餐具,激发幼儿的食欲,初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这一点也可以从日本幼儿园造型生动、色彩搭配丰富的便当中得到启发。
《指南》各领域的目标与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指南》实施所强调的“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的体现。除了进餐环节,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时,都不应局限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例如户外活动就是健康教育、早期阅读就是语言教育,而应该把每一个环节都当做有效融合多领域教育价值的整体。这也是成都幼师把握《指南》整体性原则的关键所在。
现在同学们都了解了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如果想顺利报考入读,详细请咨询我们,这样同学们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且达到学业有成,顺利毕业高薪就业,拥有自己的一门技术,在职业的道路上通畅无阻。如果你想报读以上学校,欢迎咨询技招网吴老师,吴老师将为您详细解答。
本内容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